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0527-863796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投资是终身事业,正确对待才能有好收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12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次数:19
核心提示:入市十好几年了,由亏损到亏损再到盈利是一场艰辛而又漫长的探索过程。大家所经历的一切,我差不多都经历过。曾经的磨难,如今已变成宝贵的实战经验与精神财富。新春佳节第二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资历程与盈利之道,希望大家少走些弯路!透视股市迷局、洞察行业趋向、把握投资机遇,做股市明白人,做明明白白的投资!也

入市十好几年了,由亏损到亏损再到盈利是一场艰辛而又漫长的探索过程。大家所经历的一切,我差不多都经历过。曾经的磨难,如今已变成宝贵的实战经验与精神财富。

新春佳节第二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资历程与盈利之道,希望大家少走些弯路!

透视股市迷局、洞察行业趋向、把握投资机遇,做股市明白人,做明明白白的投资!也许点个关注就能改变自身财运哦!

股市盈利之法层出不穷,然而投资之道却始终如一那就是:逢低买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直到没有太大持有价值而抛出。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投资的真谛,但落实到实战中却要把它细细分解为三大要点:

一是如何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标的;

二是如何判断低估到可以买入的程度与时机;

三是如何判断高估到应该卖出的程度与时机。

第一个问题:投资标的价值属性的判断

价值标的我把它分为两大类:优质上市公司和优质指数(大盘指数及行业指数)。

挖掘高成长性优质公司需要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行业洞察能力,还需要对这家公司经营、管理、营销、研发、产品阵线、企业文化、高管团队、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行业竞争格局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全面注册制后,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选择难度越来越大;加上退市常态化,个股的风险要比以往大很多,需要慎之又慎。

相比来讲,投资优质大盘指数或行业指数要简单容易的多。现在指数化投资工具相当多,场内有各种ETF,场外有各类联接基金,可选择的范围非常多。

就我我个人而言,也把重点放在了优质指数的投资的上,个股投资所占仓位相对较小,而且只在牛市中玩个股,熊市中不会轻易重仓抄底个股,防止无底线式下跌,关键是个股暴跌之后还无法放心大胆的补仓,这会让投资变得非常被动。

而优质指数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退市带来的归零风险,没有无底下跌风险,所以在暴跌之后可以越跌越买。比如我配置的精准医疗、中证数据、中证800等,底仓本身就开在暴跌之后的超低位置,之后又出现大跌,刚好是来送筹码,于是在下跌过中一路分批低吸。

第二个问题如何判断低估买入时机

如何给公司估值这是一门大学问,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贴现法等等,以前曾经写过专文,这里不再赘述。

与公司估值相比的复杂性相比,对整个市场或行业估值就要简单的多,拿当前市盈率、市净率与历史数值做对比,加上一些变量因素的影响,就可以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判断。

比如沪深300指数,当前市盈率、市净率低于2018、2016、2014等几轮熊市的最低点,这不就是明显低估了嘛?

第三个问题:如何判断高估卖出时机

判断低估可以与历史估值低点做对比,判断高估也可以与历史估值高点做对比,但用此法判断高估会失误频频,不怎么灵验。市场疯狂起来时,它可以把估值拉得非常高,远超出想象。比如2015年那的互联网行情,市盈率上百倍的科技股一抓一大把,根本不能用正常的估值逻辑来对这种站在风口的企业进行估值上限的判断。

大牛市里,我们很难准确判断估值上限。虽然估值回归乃是必然,但过早下车会丧失很多利润。我的处理方式是结合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以趋势形态作为离场判断标准。

如果市场整体估值接近历史高位区,这时我会选择非常谨慎,时刻准备撤退,但并不是马上就清仓,而是观察跟踪市场趋势,以趋势的转弱或技术性破位作为减仓或清仓的依据。

长期暴跌之后,估值重于趋势,要重点考察市场估值水平,这时讲估值、讲投资价值与性价比是非常正确的。

长期大涨之后,趋势重于估值,要重点观察趋势方向及内在多空力道,暴涨之后再来讲长线持有是严重的形而上学!

上面这两大要点,是我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好几年之后才悟出来的,现在成为我的投资方式:以低估作为买入依据,以趋势作为卖出依据。低位低估时买入,重在投资价值与安全边际;高位高估后在趋势转弱时卖出,重在保护利润,防范牛市见顶风险,避免坐过山。

最后还请友友们顺手点个赞,给个鼓励支持,万分感谢!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全国市场|产业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积分换礼|原创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