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0527-863796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正文

培育推动“六大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2023年首府经济动能强劲量质并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6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次数:28
核心提示:伊利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生产车间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智慧运营中心中环五期显鸿科技欧晶科技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报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张荣庭近两年来,我市围绕自治区提出的“强首府”工程,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实施“六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重大项目,工业发展势

伊利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生产车间

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智慧运营中心

中环五期

显鸿科技

欧晶科技

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张荣庭

近两年来,我市围绕自治区提出的“强首府”工程,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实施“六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重大项目,工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23年,我市紧盯“做大体量”不放松,首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经初步核算,2023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01.6亿元,同比增长10%,分别高于全国(5.2%)、全区(7.3%)4.8个、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分别高于全国(4.6%)、全区(7.4%)19和16.2个百分点,居全区第一,有力扭转了首府二产不强的被动局面。

取得这样亮眼的成绩,培育推动“六大产业集群”功不可没。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共完成产值2430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六大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288个,完成投资563亿元。“六大产业集群”互相关联、互为耦合,使城市产业实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首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发展后劲。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悄然崛起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是首府乳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首府围绕“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依托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千亿级“产城融合”项目,带动实施乳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发展。液态奶、酸奶等主导产品领跑全国市场,伊利、蒙牛液奶市场占有率之和高达52.9%。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投入使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个千亿级园区已经全面启动,建成投用了伊利液态奶、奶粉、奶酪等全球5G智能标杆基地一期项目和蒙牛4.0超级工厂、大低温板块项目。2023年,全市乳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256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奶业大会,荣获“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获批国家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同时,形成涵盖牧场、牧草种植、饲料原料、包装、食品添加剂、乳制品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环节的全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1578家,拥有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内的国家级创新载体44家,省级创新载体169家。2023年,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完成产值470亿元,重点推进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明品福冷链物流、蒙牛8期等94个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火力全开”

2023年,首府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火力全开”,移动、电信、联通5G基站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科技中心和林格尔新区项目一期、超聚变服务器北方生产基地、内蒙古碳计量平台建成投产。华为北方最大的算力枢纽项目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成功落户,成功举办中国绿色算力大会,入围“中国算力二十强市”榜单、居第15位。2023年,全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重点推进移动、电信扩建,中行、农行、农信社科技数据中心,并行科技、中科超算、同方智能制造等50个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

我市依托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林格尔数据中心,围绕“算力、人工智能、半导体”三条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进行精准招商,做大产业生态。启动实施“算力倍增计划”,布局新兴数字技术产业。建成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与国内18个主要城市实现了直连,形成了内通全国、外联俄蒙欧的通道网络体系。目前,全市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22万架,服务器装机能力150万台,总算力达2136P,其中通用算力达到1263P、智算达到676P、超算达到197P。拥有市场主体23100家,规上企业240家。

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攀高逐新”

走进中环产业城,厂房密集,塔吊林立,一栋栋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快速推进的硅材料产业项目激战正酣。2023年,我市加快推进中环产业城、华耀光电等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和布局硅材料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从单纯原料端向切片、磨片、抛光、清洗等下游环节延伸,形成了光伏材料、半导体材料“双轮驱动”和中环产业城、华耀产业园“双区互动”的发展格局。目前,建成了世界领先的光伏和半导体单晶硅生产基地,打破世界单晶8英寸硅片技术壁垒,电子级单晶硅产能全国占比已达26.5%,居全国城市首位。光伏级单晶硅全球占比23%、半导体单晶硅全国占比30%。集聚上下游企业230家,拥有国家和自治区、市级研发平台88个。2023年,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完成产值550亿元,重点推进国佳纳米新材料产业园二期、正泰新能源智能制造、阿特斯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鑫环10万吨颗粒硅、江苏福明光伏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等65个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提档升级”

在加快绿色产业转型的道路上,首府以生物疫苗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提档升级”。

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室的金宇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金宇保灵、必威安泰、华希生物的口蹄疫疫苗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已建成生物发酵容积9.4万立方米,生物多糖产能4万吨,位居自治区之首。金达威、神舟生物的辅酶Q10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0%,高效金霉素产能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0%,口蹄疫疫苗、饲料用酶制剂、氨苄西林、黄原胶等产品持续保持全球产量第一,金宇生物、拜克生物、中牧生物、开盛生物等生物原料药企的主要产品在全国均占据重要份额。金宇保灵牵头建设的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自治区首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疫苗研发、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的研发体系正在构建,实现一、二、三产全产业链闭环经济。目前,首府集聚生物医药上下游企业60余家,各类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机构79个、各类药品注册批件484个。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75亿元,重点推进博晖创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双奇新建生物智能制造5.0产业园、大唐药业健康科技产业园区等35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

清洁能源产业“追风逐日”

“追风逐日、源网荷储”,清洁能源产业在内蒙古高原上潜力巨大。近年来,首府牢牢把握“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两大主线,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条,打造北方地区能源总部基地。

目前,我市拥有世界最大单体电厂装机672万千瓦火电厂大唐托电,风电、光伏装机共416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到120万千瓦。重点实施阿特斯、正泰、双杰、高登赛等一批产业项目,构建“火、风、光、水、储、造”全产业链格局。正在形成“武川—金山—永圣域—赛罕—旗下营—武川”的500千伏的“环首府”电网体系“高速公路”。随着双杰电气等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金山热电三期、托清经济开发区绿色供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及和林格尔新区、中环产业城园区等绿电替代项目前期稳步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发展壮大。集聚上下游企业170家,拥有国家和自治区、市级研发平台28个。2023年,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完成产值750亿元,重点推进大唐国际百万千瓦级新能源打捆外送、中电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中环产业城绿色供电新能源发电等47个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在全区率先推进能源资源总部基地和绿电消纳利用示范区建设,率先实现“绿证”交易零的突破,牵头成立“1+2+N”新能源产业链生态联盟。

现代化工产业“裂变升级”

2019年,旭阳集团入驻清水河县,成立了呼和浩特旭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5年间,这个公司已在呼和浩特市累计投资98亿元,实缴税金约4亿元。目前,旭阳中燃已经成为我市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链主”企业。2023年,预计全年可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工业产值94亿元。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是我市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链主”企业,自2019年开工建设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项目于2022年10月投产,2023年8月进入满负荷稳定生产状态。

我市依托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500万吨炼油、久泰100万吨乙二醇、旭阳中燃300万吨焦化制氢等项目,推动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等5条产业链耦合发展,“能化一体”加速转型,形成“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产业共生”的循环经济新模式。2023年,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完成产值400亿元。重点推动久泰新材料100万吨乙二醇项目、旭阳中燃年产36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中石油年产5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兴泰新型精细化学品延链补链一体化项目等17个项目,完成投资33亿元。旭阳中燃年产36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旭阳精细化工全产业链及研发运营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海南万海车用醇烃燃料、轻烃燃料、生物柴油、燃料油项目已经落地。(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全国市场|产业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积分换礼|原创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