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0527-863796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陈十游: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人工智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12   来源:企业   作者:企业   浏览次数:25
核心提示: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智能产业论坛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优山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陈十游出席并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陈十游,是优山资本的创始人。优山资本还是一个非常新的公司,2020年才新设立的,在这之前过去差不多20年我一直在中金公司,从2006年开始给中金公司创办PE/VC投

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智能产业论坛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优山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陈十游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陈十游,是优山资本的创始人。优山资本还是一个非常新的公司,2020年才新设立的,在这之前过去差不多20年我一直在中金公司,从2006年开始给中金公司创办PE/VC投资平台,从2006年到现在我们中金资本在一级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5000亿。2020年开始我和我的一些老同事们一起创办了优山资本,我们主要投资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还有医疗,现在管理规模有132亿。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我们怎么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人工智能,和我们对人工智能投资机会的思考。可以看到,今年新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去年底ChatGPT的出现、到今年苹果推出了新一代的空间计算设备Vision Pro、智能驾驶城市NOA的加速落地、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不断闪亮登场,这些都让我们眼花缭乱,资本市场对此的关注也特别大。

我们当下还是处于弱AI(弱人工智能)时代,大家其实都知道未来AGI(通用人工智能)一定会到来,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星球大战》里那样的机器人可以跟大家做无障碍的语言交互、可以帮人类做很多事情。甚至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会发展到ASI(超级人工智能)这个阶段,类似漫威电影里的幻视这样的智能体都会出现。那么从现在的ANI走到AGI这个过程到底要花多久,大家还说不准。这里面还需要技术的突破,通过什么技术走到那一步,大家也没有定论。

最近之所以资本市场特别热,就是因为我刚才提到的那些人工智能新进展的出现,因为ChatGPT等等的出现,提高了大家对AGI加速实现的预期。有一个词叫做emergent ability,很多大语言模型在模型参数量达到一定量级后,对某些任务的表现突然迅速提高,模型能力会出现一个非线性的、给人“从量变到质变”感觉的突破。导致ChatGPT出来之后大家都跑去试,因为生成式AI的很多能力我们以前都没有见过,让大家眼前一亮。二级市场也就是股市对这些新的技术突破是最敏感的、反应最快的。比如在A股市场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涨幅最大的三个行业板块都是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平均涨幅在20%以上,而A股主要股指的涨幅一般都不到5%。从国际市场上看也是一样,美股市场可以看到涨幅最高的7只股票,美国人叫他们“七巨人”,也就是用一部西部牛仔电影标题《Magnificent Seven》来形容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七大科技企业,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英伟达,他是在这次浪潮上游卖水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今年开始到8月份涨了2倍。还有微软,微软是OpenAI的重要股东。还有苹果,苹果大家都知道是每一代计算设备的定义者和普及者。还有Google等等,这个“七巨人”引领着美股今年的上涨。

大家可以看到这“七巨人”都是大白马,为什么投资人现在倾向于投大白马呢?因为过去几年的宏观周期的不确定性让投资人比较谨慎,所以投大白马是又好又稳,不像再早之前其实投资人是白马黑马都可以试,最近是更谨慎一些。从我们投资的一级市场来看,也是一样的,一级市场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投资人都更加谨慎,投资额、融资额大幅削减,现在市场上的投资人更看好的是确定性,更追求的是胜率。从财务指标来看,大家更喜欢有收入、有利润、现金流好的企业。即使一家企业没有现金流,没有收入利润,投资人也会看你多快能自己造血,能自己养活自己。

现在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非常多,资本市场其实资金还是紧缺的,所以我们对创业者有两个建议就是:第一,融资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建立核心的技术壁垒上,而不是用在其他地方;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保持对技术的投入才能有长期的竞争力。第二,提前对后续两三轮的融资做好规划,把融资的节奏和商业化的milestone匹配好,这样才能一步步支撑估值走高。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方兴未艾的,虽然我们知道人工智能的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是真正商业化探索的起步是从2012年Alex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出现开始的,从2012年到现在也就才11年的时间,中间2017年Transformer架构的出现是一个重要节点,今年GPT-4大模型的问世也是一个重要节点。这11年之间,技术迭代非常多。我们对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有非常强的信心,但是这中间的技术迭代、还有商业化的落地、包括下一代智能终端硬件大规模的普及,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对于投资人来说需要耐心,对AI赛道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我们是非常看好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为什么?我们觉得人工智能产业要蓬勃发展起来,在任何国家都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创新,包括理论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第二要有工业上的设计和规模生产的能力,能够很好地把技术产品化。中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突出的,当然美国也是,应该说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的制高点是美国和中国,所以美国才对我们的制裁比较严重。可以看到中国在人工智能论文发稿量是世界第一,持续六年都是世界第一。突破性论文的份额占比到17%,现在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工业制造上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所以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占全球30%,连续13年占世界第一。中国拥有全球第一大的智能设备产业,包括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等都是第一,还有智能电动汽车,刚才大家也提到新能源汽车我们也是第一大生产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些都会使我们在中国发展人工智能,能够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非常快。大家都知道在前两天,8月31号,国家给8家大模型公司做了备案,现在要求备案,没有备案是不可以向公众开放,这8家里有5家都是北京的企业,有3家是上海的企业,这8家里面有大家都知道的百度文心一言、抖音的云雀、清华智谱AI还有王小川出来做的百川智能大模型、还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紫东太初,还有商汤的日日新大模型、MiniMax的ABAB大模型,还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大模型,这8家是通过备案的企业。因为资本市场能投的钱还是比较少的,如果你能优先备案就有先发的优势,这个先发优势在资金、人才、商业化等等方向都会有体现。我们觉得现在不是叫百模大战吗,上百家做大模型的企业在大战,这个百模大战的阶段到明年估计就会结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大模型,这个领域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

人工智能的产业结构我们觉得可以类比云计算的结构,云计算有IaaS、Paas和SaaS,在人工智能上也有算力、模型、和应用层。算力是基础,大家都知道大模型要吃掉非常多的算力是很耗钱的,算力的基础很重要,我们觉得算力可能最后会和IaaS差不多逐渐倾向于集中。在算力的基础上,今年最火的是模型,我刚才说的大模型现在是百模大战。很多大模型的生产商也在做开源,开源的基础设施都会给应用层的繁荣带来非常坚实的基础,通过开源实现一定程度的技术平权的情况下,应用层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在应用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消费领域、产业领域和科研领域,2B/2C的场景有大模型以后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其实我们觉得不管是B端还是C端场景,大模型的出现都会使得所有的软件都有可能重做一遍,在应用层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机会。积极拥抱技术浪潮的大企业们有可能巩固住市场地位,借助大模型实现巧妙模式创新的后来者们也有可能由此“弯道超车”。

人工智能通用性的提升为应用层竞争格局的变化打开了一扇窗。我们认为这个窗口并不是短期的、或是一次性的,因为智能终端、也就是计算设备的多元化带来的影响是长期而系统性的。参考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为应用层格局带来的剧烈变化,相信至少在未来的二十年里,每一次主流计算设备的迭代,都将为应用层的发展打开广阔的机遇,同时智能硬件产业链上也会同步涌现出令人激动的投资机会。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XR头显和眼镜、脑机,未来我们觉得这些都可以创造出比现在多很多的人机交互节点。这些智能硬件产品和零部件的机会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投资机会。

我们观察到这几年,中国科技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正在收获越来越大的成果。包括智能电动车企业像小鹏、智驾芯片企业地平线在国际上都是技术领先的,跟传统的国际车企开始有很多合作,输出技术给他们。另外移动互联网企业在国际上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表现,大家说现在美国应用商店下载榜前十大APP有四家是中国公司的,其中包括海外版抖音TikTok,还有Shein卖女性服装的,还有拼多多海外版Temu,还有给TikTok做工具的CapCut,这四个都是前十大之一。我们觉得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人工智能的软件、硬件领域里也一定会出现类似我们列举的这些企业一样优秀的公司,数量比今天会多很多,成为世界上比较大的企业。它们不仅能满足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也立志造福于全球市场的消费者。在中国产业升级加速的大背景下,我们期待着一路陪伴它们走上高峰!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全国市场|产业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积分换礼|原创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