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0527-863796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科技如何让文化“活”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28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次数:25
核心提示:近日,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举办期间,7.8公里长的壮美北京中轴线被“搬”到了新闻中心。在“时空舱”小程序的加持下,这条文化之轴上沉睡的历史被缓缓展开,参观者通过4D技术,可以“云参观”中轴线上的皇家宫苑、市井民俗,还能聆听礼仪祭祀、中轴线历史等相关知识的“云解说”,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在本届文化论坛

近日,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举办期间,7.8公里长的壮美北京中轴线被“搬”到了新闻中心。在“时空舱”小程序的加持下,这条文化之轴上沉睡的历史被缓缓展开,参观者通过4D技术,可以“云参观”中轴线上的皇家宫苑、市井民俗,还能聆听礼仪祭祀、中轴线历史等相关知识的“云解说”,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在本届文化论坛上,除了科技文化产品带来的炫酷展示外,科技的力量如何推进文化传承、文明互鉴也是参会者热议的话题。在以“科技创新塑造文化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科技分论坛上,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视听媒体发展机遇与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网络文化新发展等最前沿的观点不断碰撞。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看来,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重塑了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也正重新定义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王一鸣从数字经济的角度看文化。在他看来,数字技术的运用,本质上还是要以内容价值为核心,要注重运用各种数字化手段丰富表现形式,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品质,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等形态,创造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影响力传播力的数字文化产品。

用数字赋能也正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常态。本届论坛发布的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成为十件大事之首。

导演团队通过二十四节气展示中国人的时间观、宇宙观;以水墨描绘空灵山水的意境,描绘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涌磅礴;流光溢彩的中国式浪漫,成为冬奥会开幕式的经典瞬间。

作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带领团队,持续探索用数字科技手段表达东方美学。今年,他们在河南洛阳推出了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剧场《寻迹洛神赋》,还在贵州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了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等。“我们希望用数字科技的手段把中国故事带向世界。”他说。

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文明在互鉴的进程中找到共识。首次出席北京文化论坛的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邰谧侠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经典案例——《道德经》在全球拥有至少97种语言的2052个译本,“各国都有老子的‘粉丝’,他们结合自身文化背景,发展和丰富了老子的文本和哲学,这是文化的发展过程”。

技术赋能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是与会者关注的焦点。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表示,他们也正努力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打造更多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梦华录》等被中国年轻人热捧的剧目被译制成多个语言版本。中国武术、古诗词、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常出现在腾讯公司一些全球化的产品中。

年轻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小红书执行总编辑杨胜利表示,去年年底,小红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其中显示“文房四潮”相关内容的数据上升趋势明显,传统的“文房四宝”在科技、潮流的加持下有了更新的表达。

“年轻人有非常强烈的文化自信,同对前沿的科技、新的技法、新的技术有天然的兴趣和探索欲,把传统文化玩出了更加年轻、时尚的花样。”杨胜利说,小红书站内“生活美学”话题下,相关内容浏览量将近6亿次,许多年轻人讨论饮食文化、家居美学、城市漫步、国风市集甚至宋人四雅,年轻人“把日子过成了文化”。

漫步在现代与传统碰撞的郎园Park,沉浸式感受带有神秘气息的承恩寺,体验首钢这座老工业园区的复兴与蝶变……北京文化论坛期间,不少参会嘉宾走进北京石景山,看见了北京“西大门”文化地标在数字技术赋能后的华丽转身。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城市展览馆、科技馆、现代艺术馆应该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优先接口,“消费需求变迁、科技进步和业态创新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

不只石景山,如今,北京乃至全国多地的老旧厂房、街区被打造成文化新场景,成了全新的文化消费风向标,而在元宇宙等技术的赋能下,文旅体验将发生更深刻的升级与转变。

2023北京文化论坛期间,还有不少数字技术“牵手”文化项目,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学古籍数字化与智能化开发与利用第二期项目。

“利用人工智能引擎,用户能够无障碍理解古籍内容,动动鼠标就能找出司马光、朱熹等大家间的微妙关系……”抖音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抖音将以“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为基础,打造古籍数字化平台,向全社会提供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服务。

论坛的嘉宾形成共识: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全国市场|产业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积分换礼|原创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