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0527-863796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成功的职业化管理 要诀在于自致良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19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次数:14
核心提示:读《王阳明全集》 悟管理之道008对于管理者来说,职业化是一生的事业,也是每一天无时不在的事,然而要做成功的管理,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信息爆炸所产生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管理方法,如何去借鉴、去应对,如何才能把握系统管理的最要害处,找到成功管理的乞讨诀,恐怕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痛点。王阳明《年谱》中

读《王阳明全集》 悟管理之道008

对于管理者来说,职业化是一生的事业,也是每一天无时不在的事,然而要做成功的管理,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信息爆炸所产生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管理方法,如何去借鉴、去应对,如何才能把握系统管理的最要害处,找到成功管理的乞讨诀,恐怕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痛点。王阳明《年谱》中,阳明先生53岁(1524年)时有一段论“圣学无妨于举业。”讲了“举业蛇打七寸”和“请客借办器物”的二则故事,也许对管理者找到职业化管理的要诀有所帮助。《年谱》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德洪携二弟德周仲实读书城南。洪父心渔翁往视之。魏良政、魏良器辈与游禹穴诸胜,十日忘返。问曰:“承诸君相携日久,得无妨课业乎?”答曰:“吾举子业无时不习。”家君曰:“固知心学可以触类而通,然朱说亦须理会否?”二子曰:“以吾良知求晦翁之说,譬之打蛇得七寸矣,又何忧不得耶?”家君疑未释,进问先生。先生曰:“岂特无妨,乃大益耳!学圣贤者,譬之治家,其产业、第宅、服食、器物皆所自置,欲请客,出其所有以享之;客去,其物具在,还以自享,终身用之无穷也。今之为举业者,譬之治家不务居积,专以假贷为功,欲请客,自厅事以至供具,百物莫不遍借,客幸而来,则诸贷之物一时丰裕可观;客去,则尽以还人,一物非所有也;若请客不至,则时过气衰,借贷亦不备;终身奔劳,作一窭人而已。是求无益于得,求在外也。”明年乙酉大比,稽山书院钱梗与魏良政并发解江、浙。家君闻之笑曰:“打蛇得七寸矣。”

这二则故事是写作者与同在城南读书的两位准备来年应考的举人,游览风景名胜十天而忘记了回家,但后来那两位举人仍然如期考中,并没有因为外出游玩而耽误举业。其中的原因在于掌握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即是“吾举子业无时不习。……以吾良知求晦翁之说,譬之打蛇得七寸矣,又何忧不得耶?”作者的父亲质疑不花时间学习朱子的学说将来怎么考中?阳明先生就如何学习圣人,列举在家中请客的例子。说譬如请客需要置办器具,是外借还是自置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平时不请客时就自置好相关的请客器具,到请客时就不用外借了。客人走了,器具还在,还能自己长期享用。而外借器具会存在种种弊端,客人走了,器具也应还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或者客人不来,那一切外借的器具准备不仅仅没有意义,反而有害。用阳明先生的话说这“是求无益于得,求在外也。”只有求内才有益,求外无益。两位学子尽管在外游览,但以良知求朱子之说,在哪个地方都可以学,哪种形式都可以学,而不必拘泥于在课堂上学习。

为什么良知是七寸呢?这是因为良知学说强调心即理,心之本体不假外求。良知人人皆有,致良知在于克除私欲,让良知清澈。这才具有了圣人的境界,而在知行合一的实践指导下,自然就能做到凡事有德,遇事立功,议论有言。

职业化管理是以人生职业为坐标,适应职业环境的一个漫长过程,因而也是一个需要注重内在修炼的一个过程。应该来说,职业化管理最主要的也是不假外求的。如果管理者总是在外寻管理方法,而不注重内在的职业素养修炼与提升,则常常会表现贪食症、或者消化不良、或者是不服水土。因为管理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管理方法的应用,而在于管理观念的形成,在于管理目标的确定,以及管理的逻辑思维。

这其实就是管理的伦理道德、自己对于这些伦理道德的认知、以及对于这些伦理道德的实践应用。阳明先生的良知学说及其应用正是成功管理的关键要素。遵循心即理使心静如水,管理就能顺利完美应接外部世界;时时致良知而使良知清澈,而无私欲遮蔽,明辨是非,管理就能做出客观与正确的判断;而始终知行合一,把良知用于实践,就能让正确的管理得到有效的结果。

所以说“以吾良知求+”就是打蛇的七寸、亦就是管理的要诀,致良知就成为了成功管理的关键过程,知行合一则是管理取得预期结果的保障。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全国市场|产业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积分换礼|原创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