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中国企业网_中国企业全球门户网站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
客服电话:0527-863796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推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赋能国际化人才培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25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次数:36
核心提示: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学校从“适切性”“融通性”“协同性”“浸润性”和“文化性”五个维度推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改革模式的成功探索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推进公共外语改革创新研究》的资助。设置非通用语种

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学校从“适切性”“融通性”“协同性”“浸润性”和“文化性”五个维度推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改革模式的成功探索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推进公共外语改革创新研究》的资助。

设置非通用语种 提高人才培养“适切性”

学校通过课程改革,夯实外语基础,提高行业外语水平和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增设公共外语语种。学校立足区域与国别语言特点,以英语为基础,增设俄语、阿拉伯语、法语等非通用语种,突出学校“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特色。

推动公共外语课程特色化发展。推行公共外语学分制改革,实施3-4学期弹性学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公共外语课程,构建“2+1+X”本科公共外语课程体系。“2”即1-2学期开设通用外语基础培养;“1”即第3学期开设行业外语职业化培养;“X”即第4学期开设“外语职场交际技能”“向世界讲述中国”等多种选修课程。

赋能专业建设 凸显课程体系“融通性”

构建“专业+多语种”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与职业融通。依托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省级、校级专业群和特色专业,推动“专业+多语种”课程改革,开设《跨境电商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特色课程。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等专业群,构建起“经贸+英语/日语/俄语”“艺术+英语”“服务+英语/韩语”“信息技术+英语/日语”等融合式课程体系。

用好虚拟现实课堂,打造沉浸式教学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革命”,将传统课堂移至仿真实训室,通过项目式、情景式和模块化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打造生动课堂,提高育人质量。本科第3学期开设行业外语,突出“岗课融通”,将课程实训置于跨境电商运营、软件设计、酒店管理等产教融合真实项目,形成“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 “多语种跨文化商务沟通虚拟仿真实验”等公共外语智慧化实训仿真系统,实现专业与外语深度融合。

编写多语种公共外语教材,推动数字化资源建设。《酒店英语会话》《日语会话》和《综合日语》获批“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新生代英语》《职场实用英语交际教程》获批“十四五”规划教材;《跨境电商英语》《服务英语》等活页式讲义立项校本教材。《商务英语视听说》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菜鸟的职场英语进阶指南》课程向全国开放网络教学资源;《进口单证实务(双语)》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获评2015年省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英语》《英美文化专题》《“一带一路”上的俄语》《韩语中级口语》和《实用阿拉伯口语》等建成混合式精品在线课程,凸显了“外语课堂革命”的改革实效。

对接产业需求 实现师资培养校企“协同性”

建设“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提高职业化水平。完善外语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派出外语教师深入“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兼职或挂职。组织教师参与产教融合专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员工培训、课程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加速“双师型”外语教师成长。

落实产教融合,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着眼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开设涉外建筑、跨境电商特色班、CMA(注册管理会计师)卓越人才班等订单班,改革公共外语课程方案,将职业标准融入外语课程。

融合行业文化,校企双方将优秀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过程,引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行业精神,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现代职业价值观。

创新课程思政 落实文化育人“浸润性”

学校着力推动“以文化人”,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外语思政”课程体系。

传统经典融入人才培养。开发录制《二十四节气》《美食餐饮》《经典名著》等数字化“双语文化专题包”,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依托传统文化,融合儒家文化,将儒学经典、圣贤故事等转化为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推动外语主题实践课进校内黑陶大师工作室、剪纸工作室、农民画工作室等传统文化研习基地,提升文化育人功效。

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学校将沂蒙红色教育等丰富资源变为“活教材”,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学校党史教育馆的育人功能,将日照地方党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植入思政教学实践,推动思政育人。

创新活动路径 提高实践育人“文化性”

学校积极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大实践”平台,不断提升实践育人的文化属性。

丰富校园外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公共外语及文化项目系列讲座、外语沙龙、外语演讲与辩论、外语经典影视作品鉴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批判性思维。

组织外语技能大赛。举办“我眼中的中国”多语种演讲比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连通“第二课堂”。优化育人生态,鼓励学生参与第二外语课堂,组建“用外语讲述党的故事”社会实践团,让红色教育“走心”又“走新”。发挥外语和翻译专业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走进历史、走进社会,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作者:孔庆荣 杜琳 秦洪丽)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全国市场|产业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积分换礼|原创征稿